孙颖:每一件戏衣都是传承
1921-2018
有一种信念因坚守的意志而愈发坚韧
有一种使命为更多人的幸福一路向前
有一种责任始终为公奉献而不忘初心
有一份担当在每一处平凡岗位上闪光
有一个梦想在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有一种自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广泛宣传我市共产党员在推动首都各项事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我们特推出【优秀共产党员风采】栏目,带你走近身边那些平凡而又优秀的共产党员,品味他们的初心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颖展示做好的戏衣
“当初学戏装设计的时候掉过不少眼泪呢,不知道哪不好,只能一遍又一遍拿给师傅看。蟒、靠、帔、官衣、褶子五大类戏装的精髓要学,生、旦、净、末、丑的戏衣图案要学,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反复琢磨。为了学习这些知识,刚进厂的时候就办了张图书馆借书证,一晃都快40年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剧装厂总工艺师孙颖手拿23岁时办的借书证讲起了往事。
北京前门外珠市口西半壁街的一条小胡同,上世纪初,这里曾是著名的戏装一条街。许多著名的京剧名伶在此定制行头。虽然地处这里的北京剧装厂空间狭窄,然而几十年来,全国各专业戏剧团体、京剧院、曲剧团、歌舞剧院、影视剧服装、各大博物馆复制绣品很多出自这里。这里是古老的“燕京八绝”之一京绣目前最正宗的传承地,也是孙颖从1976年开始从艺待了42个春夏秋冬的地方。张艺谋歌剧《图兰朵》、电视剧《大宅门》等大量剧装、国庆五十周年56个民族盛装游行服装、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4000余套服装等等,均出自孙颖团队之手。
作为一名1995年入党的老党员,孙颖多年来始终坚持在业务生产一线,每年与全厂职工共同完成几十部戏曲、话剧等剧装的制作。为故宫博物院复制绣品的那些年让孙颖难以忘怀,她带领团队先后复制了坤宁宫帝后大婚幔帐、龙袍服饰,养心殿、永和宫、咸福宫的帝后贵妃幔帐、铺垫等绣品200余件。
剧装是门复杂的综合艺术。仅戏衣就有设计、扎样、刺绣、裁剪、承做等20多道工艺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包含了许多独特复杂的技艺。道道工序都必须经过严格把关,每件戏衣都透着他们的那股“较真”劲儿。“梅派经典剧目《天女散花》,大多数厂家做出来的散花绸效果不理想,演员甩不出飘逸感,来我们这,我们能做出来让演员十分满意的效果,这就是传承,这厂子还在生产精品就是传承,这东西还在就是传承。”
“我们这行常说:‘宁穿破,不穿错’,这是讲传统戏衣有它一定的规制,但传统戏曲也要在继承传统艺术中创新发展。现在厂里每年要接大量的新编历史剧,它和传统剧装不一样,不仅要了解中国文化历史,还要会融会贯通、创新变化。剧装款式、图案、色彩既要符合剧情年代的特点,还要适应市场及新的观众群的欣赏口味,因此剧装造型要变、图案要变、面料要变,等等。现在我的两位徒弟张颜和张倩也在负责设计、监制许多新戏剧装,京绣还是要靠年轻一辈的手艺人来接手。”
文|图 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向浩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
来稿邮箱:
zuzhibuqianlong@sina.com